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6月28日第1481期 作者:高峻
2018年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从中国几千年历史演进与文明发展的恢宏视域,对中国人民的伟大民族精神作出精辟阐述,指出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四个伟大精神”的概括和提出,振奋人心,启迪智慧,为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加快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精神动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治水事业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民是具有“四个伟大精神”的人民。
首先,治水成就是人民伟大创造精神的成就。69年来,我们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治水安邦的事业,制定了治理大江大河的战略并依次付诸实践,农田水利事业也在农业合作化、集体化的推动下迅猛开展。在治水历程中,人民的创造精神得到了充分发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汪胡桢在治理淮河控制性工程中设计出钢筋混凝土连拱高坝,并建成世界一流水平的佛子岭水库连拱高坝。在三峡工程建设中,他还解决了三峡大坝混凝土大面积浇筑后的裂缝问题。而潘家铮在三峡工程建设的库岸,特别是双线五级船闸的高边坡处理、加固等工程技术难题的攻关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林秉南则与同仁首创水库大坝新型消能技术——宽尾墩,解决了大坝和大型水电站过水的消能问题。正是由于一大批水利工程技术人员的创新创造,我国的水利工程现已攀上世界巅峰,特别是水利工程学科位居世界第一,成为中国科学技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典范。
其次,人民伟大奋斗精神铸就水利建设的辉煌。在当代中国的历史中,红旗渠是河南省林县人民伟大奋斗精神的建设成就和奇迹。从1960年至1969年,在县委书记杨贵等的带领下,7万余社员带着家里的铁镢、铁锹、小推车上了修渠工地,进行了修建红旗渠的伟大创造。林县人民深知,要改变家乡的面貌,过上足食丰衣的美好生活,等、靠、要是不成的,必须依靠自身与集体的力量拼搏、奋斗和牺牲。他们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就是人民伟大奋斗精神的例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所说:“今天,中国人民拥有的一切,凝聚着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浸透着中国人的辛勤汗水,蕴涵着中国人的巨大牺牲。”在治理黄河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工作中,钱宁与同仁历时20余年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进行勘察,最终确定黄河中游7.86万平方公里为多沙粗沙区,这为党和政府制定集中力量重点治理该区域泥沙流失战略提供了科学依据。在三峡大坝的建筑中,90岁高龄的张光斗坚持登上已百米高的三峡大坝混凝土浇筑面检查施工质量,及时发现了问题并予以整改。正是有这些水利工程科技人员的长期艰苦奋斗、执着拼搏,才铸就了我国水利建设的丰功伟绩。
再次,伟大团结精神是水利建设者力量的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今天,中国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更是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努力的结果。”我们党和国家在水利事业中极为注重延揽人才,培养和重用人才,发挥水利工程技术人员的科技主导作用,营造出良好的科技创新和应用的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水利工程技术人才主要有在民国时期就参与治理黄河、长江和淮河的水利科技专家群体,1948年9月及新中国成立后被党组织送至苏联培养、学成归国的水利科技专家群体,在新中国成立后冲破西方国家的重重阻碍学成归国的水利科技专家群体和新中国自己培养的水利科技人才等四类人群。他们虽学术背景不同,但科学报国的初心和理想一致,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合作,攻坚克难,与广大群众一道在水利建设领域取得了一项又一项成就。集中力量办大事,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水利建设事业中的一个重要体现。三峡工程的论证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1986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重新论证。正是经过40余年举全国之力、科学论证,三峡工程开工建设后较为顺利,建成后成为精品工程、国之重器。在三峡工程的建设中,库区先后有110万城乡居民舍小家为国家离开了故乡。新中国69年来水利建设事业中移民共有1500余万人,他们的无私奉献、同心同向,正是人民伟大团结精神的写照。
最后,以伟大梦想精神描绘祖国秀美河山。早在1952年、1953年,王化云与黄河水利委员会的科技人员、林一山与长江水利委员会的科技人员便心怀梦想,开展了南水北调的查勘、规划工作,得到毛泽东同志的肯定。1955年、1956年,出于科学报国,改变祖国水患深重、水利事业落后状况的梦想,钱宁、林秉南等水利专家与“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钱学森一道,怀着爱国的赤子之心,放弃学成后在美国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美国政府的重重阻碍回到祖国,在治理黄河和长江的事业中作出了杰出贡献。1959年,为了更好地置身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事业、探索治理水土流失良策,朱显谟心怀梦想,毅然举家从繁华的大城市南京迁至陕西省杨凌小镇,一辈子扎根于黄土高原,60多年致力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研究,取得了卓越的科学成就,并培养出几代治黄科技英才,成为新中国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研究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为再造黄土高原秀美山川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些水利科技人员心怀梦想、献身水利事业的学行和精神,感召了几代水利人,成为新中国水利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只要我们弘扬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梦想精神,勇于创新,扎实苦干,就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系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教授)